意象天成
挥毫先意象,落纸己心清;
师法存正念,笔笔泣鬼神。
“意象”是中国画的精髓,它与西洋画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我每作画,意在笔前,象由心生,心有成竹,一气呵成。丙申凯钧

胡凯钧 | 《意象天成》 | 山水画 | 70 x 150cm
作品赏析:
“意象”它是客观形彖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此画以“意象”为题,用平和、亲切、眷念的心态和用静的表现手法,写出他的故里乡情:坡山上的丛丛灌木、深远处的片片人家、沟涧里的潺潺流水、茂林下的隐隐情人……是那样平静而生动,幽雅而新奇;画中景物合情合理,天人合一,和谐共存;将观者带入一种美妙、向往的禅境之中。
“挥毫先意象、落笔己心清”,这正是画家境界和智慧的升华。
中得心源
从来美景环天下,莫道无闲作耳聋;
奇境险从平正出,粗豪力自细微攻;
外师造化天地达,中得心源古今通;
有法无法笔墨里,似空非空画图中。
丙申天马山人写于洞庭湖畔挹春池

胡凯钧 | 《中得心源》 | 山水画 | 70 x 150cm
作品赏析: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不朽名句。
此画以险峻的悬崖,园浑的台石作对角构图,通过云漫峭壁的布白,展出一片平湖,形成强烈的虚实、疏密对比,暗处烟云旋动,赋予画面奇特之美;两艺友青年置身其境,不失时机,捕猎笔端。画中景物,和谐自然,笔笔到位。
先生在注重骨法用笔的同时,色墨的运用也有过人之处;以色运墨,以墨状色,独出新奇,正如画中诗曰:“有法无法笔墨里,似空非空画图中”。
山姿烟色
乍起乍浓乍淡,如云如水如烟;
景色天然娇好,故教墨客留连。
上世纪迁居岳阳,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景色更令人陶醉,经营几日,以图抒情。丙申凯钧

胡凯钧 | 《山姿烟色》 | 山水画 | 70 x 150cm
作品赏析:
此图以平远之法,把广阔湖面、丘山、台石、涧沟连为一体,表现江南洞庭清新秀美的盎然生机,令人神驰心往。那静静的湖面、片片村庄、潺潺流水、隐隐丘山、忙忙乡人织成一篇人与自然的生命交响曲。
先生祖藉湘潭,是白石老人第三代门下;本土文化育化了他的个性与才质。正因为先生有深厚的底蕴和一颗平静如水的禅心,才能有如此尽善尽美的佳作。
妙造自然
挥毫落纸求灵动,一峰更比一峰姿;
若问求取玄妙道,心平似水得真知。
黄山乃天下名山,画好黄山,并非易事。常言道:画好易,脱俗难;求形易,取神难。故曰:善画山水者,融于天地间;妙造自然者,实地写黄山。丙申天马山人

胡凯钧 | 《妙造自然》 | 山水画 | 70 x 150cm
作品赏析:
“妙造自然”是中国美学关于艺术与自然审美关系的传统命题,堪称中国艺术理论的精髓。
黄山古以今来都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它不仅奠藏着厚重的文化,更是雄与美的象征。胡凯钧笔下的黄山,更体现了这一点。
赏析此画,主体不是黄山,而是几棵古松;更引人入胜的是在不显眼的树下有两个点景人物,正因为有此点景,反衬了古松的雄姿,营造了黄山的博大气势,这正是画家的匠心独具。观之,如入幽深的清凉世界,有远离红尘喧嚣之感。
先生几十年的书画修养,笔力深厚,勾皴点染,信手而来、自然酣畅,这也正是他那率真、坦荡、毫无做作的性格。
江陵千里
从来好景在人间,无奈平生总欠闲;
近日偶游江鄂境,烟波浩渺写青山。
忆当年朔长江抵武汉所见。丙申凯钧

胡凯钧 | 《江陵千里》 | 山水画 | 70 x 150cm
作品欣赏:
该画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层层群山,若隐若现;烟波浩渺,气象万千。它表达的是长江的厚重文化和博大精神。
此图运用不对称的对称构图方式,以高视点的深远法、寻求一种旋动的力量,给人一种气壮山河、海纳百川的之感。
画家力破陈法,笔墨纵横,勾皴点染一步到位;豪放中见精微,流畅中见厚重;以色运墨,以墨状色,不为物役,出新意于法度之中,雅俗共赏,意气横生。从中看出画家的超越具象、取形求质、自然游于艺的最高境界。
云梦禅隐
洞庭极目水云宽,夫子禅坐天地端;
过往客船缘何事,也载伤愁也载欢。
上世纪末,偕老伴定居岳阳,自建挹春池草堂,以俭养德,以禅修心,常年笔耕不止。丙申凯夫子

胡凯钧 | 《云梦禅隐》 | 山水画 | 70 x 150cm
作品赏析:
此画是胡凯钧先生的晚年力作。以平远构图,将景物由近至远、由实至虚、由繁至简、由阴至阳推向远方,推向天边的云梦。
图中心的禅坐人物,任凭纷繁复杂的名利世俗,不趋时尚,不求闻达,淡定自若,以禅修心;这是作者的自写,也是本画的主题。
画家在贴近传统时,运用西方的写实观念及浪漫主义创作精神与中国画的泼墨泼彩相融合,在抽象中求具象,使作品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作者功力深厚,学养渊博,笔墨炉火纯青,从这幅禅意作品里可见一斑。